全部 新闻 图书 视频 报纸 期刊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集
首页>通知公告>新闻动态>  “莲花打锡”入选国家非遗保护名录

“莲花打锡”入选国家非遗保护名录

日期:2015.09.21来源:暂无 点击数:3

“莲花打锡”入选国家非遗保护名录

2015-09-21 09:28:18  来源:萍乡日报  编辑:潘丹丹  作者:彭水莲   【字体:  

莲花讯(彭水莲)莲花县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该县的“莲花打锡”项目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获得成功,这也是莲花县唯一一个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

  莲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富,包括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有民间传说、民间传统知识、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与节庆、传统美术、传统手工艺技能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等。尤其是2007年,在莲花县工业园中安成侯墓出土的西汉文物证明,早在2000多年前,莲花就有锡制品。莲花县路口镇街头村是“莲花打锡”的发源地。锡器造型新颖、工艺精美,堪称我省民间手工技艺一绝。清康熙年间,莲花县路口镇街头村锡匠曾奉旨打造锡钱币。至今,老锡匠刘水根家还珍藏了一枚当时打造的锡币(康熙通宝)。庙背村珍藏一组民国十年(1921年)打制的用于祭祀的锡兵器,16套共32件,件件造型新颖,工艺精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明清时莲花才女贺桂的“三镶玉”锡包壶,更是手工技艺的瑰宝。

  莲花打锡在给人以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赋予了深厚的精神内涵,其器具上的夔龙装饰体现了悠久的文化传承力量。锡器工艺、造型融合了青铜器、陶器、金银器的技术,并充分利用本身材质特点,形成独特技艺,具有重要的工艺价值;锡器所承载的“锡俗”,对研究当地的民情风俗提供了实体参考资料;琳琅的锡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标准和生活习俗,展现了一幅幅真实生动的历史生活画卷,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实用精巧的设计,精美独特的造型、意蕴深厚的图案,带给人们美的享受。随着物美价廉的塑料、搪瓷、玻璃、不锈钢等器皿的兴起,加之学打锡技艺时间长、成本高、市场小,年轻人大都不愿入行,打锡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技艺,莲花县文化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制定了5年保护计划和阶段性实施方案,县政府投入专项资金,组织专业队伍,对打锡技艺及打锡行业生存状态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普查。县文化馆投入资金将200平方米的功能房进行重新维修,改造成非遗展示厅,并设有非遗资料档案室、数据库、传习所等,通过对非遗保护工作进行集中展示,全面介绍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为了完成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评估、挖掘和申报工作,由莲花县文化馆牵头组织的非遗普查小组成员分头下农村、入厂矿、进社区、钻深山,挖掘和整理了“非遗”文化方面的大量资料。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如今已收集项目100多个,并由县政府进行公布。莲花茶灯舞、莲花血鸭、哦嗬歌等4个项目被省政府批准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复礼书院祭典》等6个项目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今年该县文化馆对三板桥的城隍庙和良坊的木板雕刻两个非遗项目的文字材料、拍摄制作等进行挖掘整理,正积极组织向上级申报,下一步将莲花榨油、染布、钉秤等作为普查对象,对其进行重点挖掘打造。为了使莲花非遗项目更好地得以传承和保护,该县政府建立了县级保护工作机构,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机制,文化部门立足实际建立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级保护;认定代表性传承人,建立了传承机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保护、传承、展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场所和平台;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增强了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3 0

Copyright 2017    备案号:    访问量: 36688人次

Rss订阅